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年一度最大的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刊登此文,以史明鉴。第一个关注西方图书馆的大臣清末,随着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的建立,急需科学技术人才,清廷不得不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点滴改革。1862年(清同治一年),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第一所洋务学堂,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京师同文馆最初只设英、法、俄三个馆,挑选八旗子弟入馆读书。1867年增开天文、算学馆,招收部分举人和下级官员,开设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课程,外语和自然科学课程由外籍教员担任。
由于要向西方学习,清政府就从同文馆里派出了一批年少有为的留洋学生。
张德彝便是其中之一,当年,他仅18岁,八品官。
张德彝随同文馆的斌椿和英国人赫德出洋游历了英、法、俄等欧洲10国。
张德彝在随斌椿、赫德等人游历欧洲时,参观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他惊讶地发现,图书馆内,收藏了共八十余万卷中国图书,有满、汉、回、番各书。而且保存在玻璃架和玻璃橱窗内。他在图书馆楼道上遇一英国人,此人能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
此英国人见中国人光顾图书馆,非常热情,随意地从书架上取下许多中国图书给张德彝展示。
在图书馆内英国人可以自由地取书阅览,抄录,这使张德彝非常新奇,并对英国对文化的保护非常敬佩。
1864年秋(清同治三年),张德彝随清政府的第一个外交使团出访英国。他再次参观了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他发现:图书馆新增了《大清律》一部……印度贝叶经三卷。
同年冬,张德彝专程拜访了馆长德格尔,他俩共同讨论了中国文学与汉字。
在讨论中,张德彝意外地发现,该馆又收藏了许多中国、日本的新图书。另外,他非常惊讶地发现还收藏了太平天国军《告示》一张。
张德彝是第一个关注西方图书馆的大臣。
1867年(清同治六年),清政府派遣外交使团出访美国。一行人员有志刚、孙家谷等人。张德彝以译员身份随团出访。
张德彝一行官员考察了美国民办大学图书馆的情况。
他们发现,美国民众中,富有文化之士颇多。这些富人,倾其个人财产建造一所大学。设立了西方必学的各类学科,男女同班学习,聘请教员授课。在校内开设了图书馆,馆内图书,角铁书架,倚壁成城。专人管理,任其浏览,以广见闻,严禁携带出门,与点窜涂抹。
张德彝这些官员认为,这是美国人“善用其富”的表现。力倡兴办国家图书馆的三位使臣
1875年2月21日(清光绪元年元月十六日),中国云南边境发生了“马嘉理案”。英方一手以武力威胁,一手要求清政府派一、二品实任大员赴英道歉。由于郭嵩焘有“知洋务”的声望,便被任命为首任驻英钦差大臣,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大使。
郭嵩焘在出使欧洲期间,精心考察了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和民主制度以及其他经济、宗教、历史等社会状况。尤其是博物馆和图书馆更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考察后,郭嵩焘曾致信给清政府,信中说道,西方立国之本在于知识、科技和政教,而不是专恃武力。
郭嵩焘呼吁中国留学生全面学习近代西方所长,不能只着眼于军事。
从这点看,郭嵩焘的新潮观比前面的魏源、林则徐又进了一步。
郭嵩焘极为重视西方近代文化的传播,他参观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彼得来恩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
郭嵩焘对图书馆的珍品收藏、书库布局、占地面积、进书方法、目录检索、装订技术、借阅管理、防火防霉、馆内开支、缴送版本制度等,都具细考察。
1878年(清光绪四年),郭嵩焘赴法参观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发现该馆除各国图书分室储藏外,还将收藏品分四个院:古钱、图画、钞书、刻板书。
中国书籍入藏两万四千部,共有书本式目录四大册,其中明朝的上佳版本居多。
因郭嵩焘激进的新潮思想为保守派所不容,1878年,郭嵩焘被罢免归国。接任的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
1878年,8月25日(清光绪四年七月二十七日),曾纪泽被清政府任命为驻英、法钦差大臣。两年后,又兼任出使俄国大臣。曾纪泽出使期间曾几度参观英、法图书馆,并和馆长探讨中国藏书与西方图书馆的优劣。
曾纪泽在出使期间,公务虽忙,但他依然勤奋地读书。这些书,大多是从当地的图书馆里借阅的。
曾纪泽在日记中写到:“初至西洋,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又“以为各国之路,尽善尽美矣”。后“入政治学院听讲,又与其士大夫反复质证”,方知:要强国需有书。
曾纪泽任期满,回国后,大力倡导西学,并向政府力倡兴办国家图书馆。薛福成是晚清时期“风气略开以后,异学来兴以前”的洋务派人物。他于1889年5月15日(清光绪十五年四月十六日),被清廷委任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钦差大臣。次年初赴任,为期四年。
薛福成在使外活动中,非常重视对西方各国文化教育的考察,尤其偏爱图书馆。
1891年,3月16日(清光绪十七年),薛福成参观了梵蒂冈教皇的书库。
薛福成在日记里详细记载了考察书库的情况:书库每天向社会公众开放三四个小时,也有长年在这里阅览的读者。书库的藏书有25600种,印板书有22万卷,其中抄书还不计在内。东方各国的藏书有阿拉伯的900种、波斯书65种,土耳其书64种、中国书10种,印度书24种,俄罗斯书18种……
同年3月21日,薛福成参观了意大利拿波里的加尔西尼宫图书馆。这所建于元朝初年的图书馆藏书1300种,共6万册,主人拿出了十多种中国书籍请他观赏。
同年8月18日,薛福成在英国剑桥大学拜会了美国前驻华使臣威妥玛,并参观了该大学的图书馆。
他在《出使日记》中写到:“书库藏书甚富”,专门有一间储藏中国书籍,这些书籍全都是威妥玛在中国40年间寻觅收购的。“凡经、史、子、集应藏大部之书,几无不备,尤难在多精板初印,大半于中国兵燹以前所得。若兵燹之后,则虽出善价,无从尽得矣。”
继后,薛福成考察了美国、罗马、比利时、德国的图书馆。
薛福成在考察德国时,他发现馆内有中国的经、史、子、集各类图书,并藏有梵文字汇、蒙古旧史和吐番书籍。
薛福成之所以如此重视西方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一是,因为当时他处于洋务运动的风潮中,他是一个力倡洋务运动的新派人物;二是,他先于许多国人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近代文明,就谈不到社会教育的完善,相反,没有先进的社会教育的完善,也就谈不上近代文明。
由于薛福成对西方近代图书馆的广泛介绍,不但得到国内许多学者所重视,就连清政府在20世纪初实行“新政”时,也将薛福成的《出使日记》列为应试必读的参考书。
京师图书馆的诞生由于张德彝、志刚、郭嵩焘、曾记泽、薛福成这些具有新潮思想的人物对吸收西方长处,补国内短处的,建立近代图书馆的大力倡导,对国人“西式藏书楼”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中国自古注重资料、图书的收藏、管理。相传,周代设有“盟府”,老子做过周的藏书史,但中国古代的藏书馆与今天的图书馆有根本差别。
中国古代藏书分私人藏书和皇家、官方藏书。这种藏书形式有很大的弊端。这些藏书虽多善本秘籍,但书本主人视书为私有财产,期望“子子孙孙永保之”,“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长此以往尘封土埋,实际上等于付之蠹、鼠。若遭战乱水火,个人之力,难以使图书馆免遭厄运。
英、法联军入京,清皇室藏书惨遭损失。
《四库全书》虽好,老百姓谁能自由借阅?
中国自古官方藏书楼虽多,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文澜阁、文渊阁等,这些地方,只有骚人墨客能观光,白衣秀士连边也沾不上。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号称藏书四大家之一的归安陆心源百百宋楼所藏之天下奇书,由其子陆树藩以10万元的价格售于日本岩崎氏静嘉文库,国人虽然痛心疾首,但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日本人将书籍舶船载以东,徒唤奈何而已。
随着国门的洞开,国人发现西方的图书馆比中国老祖宗留下的藏书办法先进得多。有的开明人士认为,中国之所以文化不普及和中国古老的封闭式藏书有关。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郑观应呼吁:大办西式藏书楼,购中外有用之书,无论寒儒博士,领凭(借阅书的凭证),即可遍读群书。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梁启超、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开设“西式藏书楼”。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刑部左侍郎李端奏请光绪帝,主张“自京师及十八行省会,咸设大书楼”。
兴办西式藏书楼的呼声虽会日益高涨,但皇上并不开恩。于是,民间大办西式藏书楼的风气盛行了起来。
戊戌变法期间,各地出现了创办学会的风潮,而各学会又都创办附属的小型藏书楼。
当时,众多洋务派运动的倡导者,都极力赞赏西式藏书楼,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聂士诚、马建忠等捐数千金,鼎力支助兴办西式藏书楼。
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的20年间,兴办西式藏书楼的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行《学堂章程》,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了从日本引进的“图书馆”一词。
同年,俄国人在哈尔滨上号开办松花江市图书馆,置于中东铁路内。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以后,在“开民智,以行立宪”的热潮中,新型图书馆便雨后春笋般地建立了起来。
一时间,曾反对办西式藏书楼的保守派,也见风转舵,出钱、出力,为办西式图书馆而疲于奔命。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吉林省将军达桂为提学使吴鲁捐银5000两建图书馆,向清廷请奖,钦定赏吴鲁二品顶戴。
1909年(清宣统元年),清学部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要求将文津阁《四库全书》及避暑山庄各殿座陈书籍,一同并交京师图书馆存储。
清政府批下来后,由学部张之洞专门负责筹建京师图书馆工作。张之洞虽然年过花甲,但不辞辛劳。
因京师图书馆应“为全国儒林之冠冕,尤当旁搜博采,以保国粹而惠士林”。所以,从地方到清政府都十分重视京师图书馆的筹建工作。
清政府出于张之洞的健康考虑,改派著名学者缪荃孙为京师图书馆正监督,并委任馆长。
1910年(清宣统二年),京师图书馆诞生了,1928年,更名为北平图书馆。1949年,改名为北京图书馆。2000年,改名为国家图书馆。
1980年,该馆藏书达950余万册,古籍善本30余万册,为我国收藏最富的图书馆。
今天,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大踏步地迈向了现代化。尤其是国家图书馆现已与一百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书刊交流关系。中国的图书馆正和世界强国的图书馆接轨,在我们庆幸这一伟大之举的时刻,对那些积极传播西方图书馆文明,并促进中国近代国书馆建设的晚清外交功臣,我们将永远缅怀!(下)
参考文献:
《清朝外交史研究》林杰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刘国民张俊未来出版社1999年
《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建业大事记》邹华亨施金炎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李希泌张希泌等编中华书局1982年
《辞海》商务印书馆1998年
《中国通史》张海鹏高鸿志匡大才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