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三明一中语文组谢美明老师在厦门集美中学参与省学科会语文学科培训。谢老师聆听了两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与两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丰富的内容如璀璨星辰般熠熠生辉,令听课教师们收获满满,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拾得珍宝。
谢美明老师于11月14日上午听了两节堂课,一节是厦门集美中学蔡小云老师的《寻常之处探幽微天 无理之中觅章法——语用现象与语理分析策略》,另外一节是安溪恒兴中学苏剑峰老师的《循脉梳理分类概括——文言文复合文本阅读策略》。
蔡小云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要提升凭借语感和已有的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辨别同一个词看似相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语境中表意不同能力。还要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看似无理的语用现象背后的运用规律。苏剑峰老师的课则是带领学生根据高考真题,梳理脉络,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他对复合文本阅读进行归纳:通过辩驳式和印证式,让学生在古文学习上,不局限在字词理解上,更重要的是在思维上得到充分地训练。
随后厦门和福州的教育学院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
对于上午的课,谢美明老师总结了对我们语文教学启发非常大的四个方面:
研究语言现象,从“静态”到“动态”。除了关注语法、语言结构等静态的东西,还要关注语境,关注语言使用者这些动态变化的因素。
面对语言现象,从“语感”到“语理”。我们不能仅靠大量刷题,生活的语言是灵动的,变化的,无法穷尽的。我们对语言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规律总结,即使是提炼的比较粗浅也是可以的,不能仅凭“语感”。
课堂活动,从“以老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不能只是老师一味地传授。
思维训练,从“暗箱”到“让思维外显化”。语用题还有古文简答题都引入了思维品质,体现了归纳思维、关联思维、比较思维、实证思维、思辨思维等。如何把“思维活动”化成可视的、有形的,教师要搭建有效的支架,让学生看到题目可以想到第一步,第二步是什么。
下午的两场讲座,分别为福州教育研究院的李智明《写作教学中科技意识与人文意识培养策略》和冯晓云《复盘与改进——2024年福建省高考评价报告使用与2025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李智明老师强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科技与人文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支柱,在写作中体现二者意识能提升文章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思想动员,使学生从内心重视起来,主动关注科技发展动态和人文价值内涵,为写作注入新的活力。写作教学中培养科技意识和人文意识的策略要从六个方面入手:思想上要重视;课堂上要呈现;教学中要指导;资源上要配齐;计划中要安排;质检中要涉及。
冯晓云老师从四方面对2024年高考工作进行复盘:一、结合工作总结,完整阅读报告;二、参照全省结果,反思工作经验;三、明确学业短板,调整工作思路;四、自我革新认知,坚定工作定力。并对2025届教师在命题理念、试卷布局、选用素材、设计情境、创设任务、评分参考、试题分析等方面提出改进各类考试命题质量的建议。
听完讲座后,谢美明老师总结了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点:
写作教学中,科技意识和人文意识都需渗透,特别是科技意识,急需培养,包括我们老师自己。冯晓云老师特别推荐章熊的书,童丽华老师推荐《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
要学会用各种科技工具。冯晓云老师喜欢用表格,数据一目了然,李智明老师强烈推荐“讯飞星火”“紫东太初”APP,北京大学的“语料库”,教师要学会使用AI工具,学会体验科技新生活。
此次省学科会语文学科培训,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是推动了语文学科教学的不断进步。相信通过谢美明老师的分享,在未来的教学中,三明一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学子而努力,让语文学科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图片:黄钰珊
文字:黄钰珊
初审:薛迎锋
复审:张德娇